编辑导语:虚拟人作为目前互联网新兴行业,脱离二次元圈子,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渐渐成为了一些职位的平替,虽然属于元宇宙范畴,但也拥有了挣钱的能力,不同身份,赚不同的钱。本文将详细解读虚拟人领域,值得阅读了解。
因为怕在传统行业里的亲友上当,我经常主动向他们介绍一些互联网产业里的新玩意儿,之前是区块链、元宇宙,现在轮到了虚拟人。
为什么选了虚拟人呢?
一方面,这东西已经开始从 " 二次元 " 圈子走出来,变成大众生活的一部分。
冬奥和青年节晚会上的虚拟人一抓一大把,央视有了虚拟手语翻译、主持人,柳夜熙、集原美的同款服装也在电商平台卖得挺好,抖音和小红书上甚至还有冒充虚拟人的真人账号。
衣食住行,哪儿哪儿都有。
另一方面,因为都是 " 人 ",会产生替代关系,它可能会抢走你的工作和钱。
比如万科就把 2022 年度优秀新人奖颁给了虚拟员工崔筱盼。京东、浦发银行也都做了虚拟人客服,用来面对客户执行业务甚至员工招聘面试。
这些假人可以 "007" 制工作,效率高、没脾气。很难说几年后会不会出现类似 ETC/ 高速收费工、自助结账机 / 收银员的新时代故事。
另外,其实对从业者来说,虚拟人也是元宇宙概念、虚拟现实交互概念里最先落地,甚至挣到钱的分支。
关于这个领域,大概所有人都有必要了解一点。
一、虚拟的,数字的人
虚拟人,也叫数字人。
简单来说,他们是多个真人通过动捕、建模、音频合成、AI 学习等等技术做出来的一个数字产品。
和游戏、动漫不同的是,这个产品被塑造成了人,它有人设、有独立的思维逻辑,可以和真人交互、可以工作。
到 2022 年初聊虚拟人的价值和分类时,垂直头部厂商如上海禾念、魔珐科技和部分游戏人们的观点还较为统一。
关于价值,主要是 4 点:
1. 替代真人
创造不疲惫、能定制、能量产、好控制的 " 完美打工人 "。
2. 做 IP
用真人偶像明星、品牌运营的模式来做虚拟人 IP,做新 IP,或拓宽某些老 IP 的运营手段。
3. 升级交互体验
从智能语音、视频、文字交互变成能看见的虚拟人交互,可以做 AI 助手升级。
4. 形成虚拟身份、资产
如果有元宇宙世界,那么虚拟人技术可以做你的大翅膀皮肤或非主流 QQ 秀,这些 " 外观 " 也能变成 NFT 性质的资产。
关于分类,有几种不同的分法。
按制作技术分,有AI 实时型(完全靠算法,自己动)和真人动捕型(中之人,真人演员录入动作、声音,又分激光、惯性、光学相机、AI 语音生成等)。
你老婆的真身可能是个身段优雅的大哥
按观看形式,或者呈现技术分,有在屏上看的(在屏幕上看视频)、在XR 设备上看的(VR 头显等等)、裸眼看的(全息投影等)。
黑场 + 大屏的伪全息是目前最通用的
按形象类型,或者粗暴点说按 " 画风 " 看的,有卡通化(如洛天依、菜菜子,人绝对长不成那样的)和仿真的(比如柳夜熙、康晓辉等)。
虚拟人柳夜熙
按虚拟人的职业或者说功能分,主要是艺人、工人和代言人。
因为按功能分类能直接带出当前国产虚拟人的几种主要商业模式,我们就按这个去做扫描。
二、艺人:虚拟偶像、网红博主和真人分身
和 " 允许工人先富起来 " 的现实世界一样,虚拟人世界里的艺人也比工人先富起来。
因为本质上是一种数字内容产品,和娱乐、文化产业更近,国内最早挣到钱,挣最多钱的虚拟人基本都是艺人型,细分的话,又可以分作三种:
1. 虚拟艺人(传统意义上的艺人),歌手、演员、偶像
这种虚拟人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需要周期性地产出音乐、影视、舞台表演作品,要有相应的资源能力。